传承是非遗文化的生命之源一代又一代的匠人、艺人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他们的坚守与执着让非遗文化在岁月的洗礼中熠熠生辉江津的这些非遗民俗项目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塘河婚俗是塘河人家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建立婚姻家庭中形成的一种人生礼俗,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有十三个礼仪,包含说媒、做相、开庚、男方办接妆、女方办嫁妆、出阁、送亲迎娶、拜堂、办筵席酒、闹房、参厨、谢媒、回门等。如今,选择旧婚俗结婚的新人,都按旧婚俗程序操办,特别是“哭嫁”已成为尊重父母的一种时尚。
旱码头龙舟歌会是江津区李市镇在端午节当日既划干龙船又赛山歌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前,李市镇缺水,是渝西出了名的旱码头,为了让端午节这天可以赛龙舟,大家便想出了制作龙头龙尾,糊以纸,绘鳞甲,状似龙舟,数人同扶此船游街,边走边喊号子,由此,形成了划“旱龙舟”。又为了“抢红”环节,人们在黄桷树下唱山歌、吼号子,便形成了“山歌比赛”。
清源宫位于石蟆古镇西北部,始建于公元1510年(明正德五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西南片区保存最完好的文物古迹之一。清源宫庙会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清源宫供奉有川主李冰神像,这位技艺高超的工程师2000多年前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泽及四川民众,被人尊为“川主”,其功德无量,受道家供奉,敬为神尊“大菩萨”。石蟆每年都会在清源宫举行四次庙会,分别是“上九会”“清醮会”“川主会”“灯杆会”。其中农历6月24日是治水先圣李冰的“生日”,因此川主会是四会中最为盛大的一会。
2013年,“江津楹联习俗”被列入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津的楹联文化,往前追溯,则可推到北宋时期开始衍发,明代是中国楹联文化的成熟时期。江津相府路89号“江公享堂”,是明代景泰年间翰林学士、工部尚书江渊告老还乡后曾经的宅第,门柱楹联“北极勋臣府;西川相国家”为明宪宗成化皇帝钦书,以表彰其功绩。据考证, 这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所书有实物可证之最早楹联,有“天下第一皇联”之称,也是江津作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重要文化地标之一。
白沙“闹元宵”以其历史悠久、过程完整、内容丰富、样式齐备、气氛热烈而闻名于周边地区。2014年,白沙镇“闹元宵”习俗被列入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精品龙舞展演、民俗大拜年·大巡游、铁水非遗展演等表演为广大群众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盛宴。